供應鏈管理都包括些什么
來源:達博六號 發布時間:2016-11-26
供應鏈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供應鏈的組織結構設計,如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用戶的選擇、信息網絡的設計等;協調管理與控制;需求預測、計劃與管理;生產計劃、生產作業計劃和跟蹤控制、庫存管理;供應商與采購管理;制造管理;分銷(渠道)管理;用戶管理與服務;物流管理;資金流管理;信息流管理等。
例如,新產品開發供應鏈管理從原料的獲取、新產品的開發生產、分銷、倉儲到最終銷售,包括了供應商管理、庫存管理、項目開發管理、柔性化生產管理和顧客滿意管理等內容。從新產品項目開發的主題出發,讓供應商提前參與項目的開發,成為廣泛意義上的項目組成員。把供應商有機地與新產品開發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地降低開發成本,提高項目質量,縮短新產品開發周期,甚至有利于改進項目新技術的應用。首先,從供應鏈的角度看,供應商處于供應鏈的源頭,要搞好新產品項目的開發,就必須先搞好供應商管理;第二,在供應鏈的不同層次之間,需要設置倉儲和產品分銷中心,庫存的設置要耗費許多資金形成庫存成本,它包括庫存和在制品的資金占用、庫存空間占用、管理、維護、變質報廢等引起的費用。因此,企業一般需要對庫存成本和庫存短缺成本進行核算(特別是對新產品開發項目),以選取合適科學的方式進行管理;柔性化生產是企業根據生產(制造)任務或生產環境變化,迅速進行調整和自動化生產(制造)的系統,它適合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一個供應鏈的柔性化程度取決于整個供應鏈上所有企業柔性化程度及相互之間的關系;第五,過去顧客判別產品價值的基礎是產品的質量和價格,但今天的顧客判別的基礎是更廣意義上的價值概念,包括購買的便利、售后服務、可靠性等。盡管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做到使他的每一個顧客的各種不同的要求都能完全滿足,但毫無疑問,使用顧客滿意的管理方法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顧客滿意服務是一個較模糊的概念,許多學者正在討論衡量顧客滿意程度的方法。一種較有代表性的衡量方法,是企業準時完成顧客訂單(FillRate)的能力,或是在顧客要求的規定時間內把產品送到顧客手中(On-timeDeliveries)的能力。
供應鏈管理包括管理供應與需求,原材料、備品備件的采購、制造與裝配,物件的存放及庫存查詢,訂單的錄入與管理,渠道的分銷及最終交付用戶。供應鏈管理可以劃分為五大基本內容:計劃——是供應鏈管理的策略性部分,好的計劃可以建立一系列的方法來監控供應鏈,使它能夠有效、低成本地為顧客遞送高質量和高價值的產品或服務;采購——選擇能為產品和服務提供貨品和服務的供應商,同供應商建立一套定價、配送和付款流程,并創造方法監控和改善管理,把對供應商提供的貨品和服務的管理流程結合起來,包括提貨、核實貨單、轉送貨物到制造部門,以及批準對供應商的付款等;制造——安排生產、測試、打包以及準備送貨等活動,是供應鏈中需要測量內容最多的部分,包括對質量水平、產品產量和工人的生產效率等的測量;配送—也被稱之為“產品物流”,包括調整用戶的訂單收據,建立倉庫網絡,派遞送人員提貨并送貨到顧客手中,建立貨品計價系統,接收付款;退貨——這是供應鏈中的問題處理部分,建立網絡接收客戶退回的次品和多余產品,并在客戶應用產品出問題時提供支持。
在供應鏈管理中,核心的是協同管理,包括:
(1)協同需求預測和銷售計劃。這是供應鏈管理基礎,企業的價值鏈的上下游能不能聯合起來進行需求預測,共同來制訂計劃是跨企業供應鏈協同的基礎。(2)協同產品管理。一種產品有很多信息,從產品管理上可以引申出一系列屬性,產品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流轉處理,主要的管理內容就是產品信息。協同產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要在供應鏈上實現跨企業的協同系統,在技術上必須要考慮:
1)系統的接入工具和技術。供應鏈不像企業的企業資源規劃只是為企業內部自己應用,要考慮供應鏈上的方方面面的合作伙伴都能接入系統,靠什么工具和什么技術接入都必須要具備。
2)數據呈現技術。報表、圖形要呈現給大家,最常見的技術是分析報表即要把分析的數據可視化。3)數據管理。大量的業務數據在供應鏈上運行,除了處理日常業務之外,更重要的是數據的積累,并形成數據資產,利用這些數據為將來的決策做支持。4)工作流技術。企業內部結構是在不斷調整中,企業的供應鏈組織也在不斷變化以適應組織結構等的變化,供應鏈的各個節點有不同的角色,從事不同的任務,有不同的權限,從事角色管理、組織結構管理、渠道管理和價值鏈管理,同時,各個節點之間要聯合處理各項任務,所以工作流技術要滿足以上各個方面的需要。
(3)以訂單為核心的協同行為管理。供應鏈的協同使得企業間打破了內部的邊界,但是如果沒有商業目的商業約束去談協同是不現實的。最基礎的就是訂單,協同快速處理訂單應該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功能,以訂單的快速協同處理作為主線,實現價值鏈上協同的市場預測、銷售計劃的制訂,對產品的協同管理,對網絡渠道資源進行協同管理,以及準確了解和控制渠道上的費用。訂單進來,要經過數個狀態轉換,要把它轉換成銷售單、采購單、出庫單,最后到發貨單,整個過程都是由訂單串連起來的。